原因很简单,硫磺岛战役是二战美日之间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共投入了10多万兵力,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日军阵亡22703人,被俘1083人,共计23786人;美军阵亡6821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唯一一场伤亡超过日军的战役。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太惨烈,美国才对日本动了扔原子弹的心,美国大兵真的是死不起了。
那么,美军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小小的岛屿,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呢?其实就是为了方便轰炸日本本土。1943年,美军航程最远的轰炸机B-29服役后,美军就打算用它来轰炸日本,这就需要在日本周边修建机场。美军先是选择了中国成都,然而50多万民工肩扛手挑耗费半年把机场建好后,美军发现B-29只能炸到2500公里外的日本九州,而且每架只能带不到3吨的炸弹,同时无法派战斗机护航,效果非常一般。之后美国不得不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并在塞班岛上修建航空基地,这回从东京到四国都能炸到了,但距离也有2400公里左右,每架B-29轰炸机也只能携带3吨炸弹,而且也无法用战斗机护航。美军被迫继续寻找距离日本更近的基地,于是目标锁定在了硫磺岛。
硫磺岛位于东京以南约1200公里,位于塞班岛和东京的中间点,美军的B-29轰炸机如果从硫磺岛起飞,可将轰炸机的航程减半,携弹量翻倍,还可以从这个岛上起飞战斗机进行护航,空袭效果比从塞班岛起飞强太多了。另外,日军还频频利用硫磺岛起飞轰炸机,袭击塞班岛的美军基地,所以美军最终决定夺占硫磺岛。
显然日军也明白硫磺岛的战略意义,所以在这个孤悬于太平洋、淡水匮乏植被稀疏、充满了硫磺味道、只有22平方公里的火山岛上,部署了2万多守军,由栗林忠道中将指挥。栗林放弃了滩头死守的战术,转而构建复杂的地下工事,包括18公里的坑道、大量碉堡和隐蔽火力点。日军在失去海空支援,又没有增援补给的情况下,以地面部队凭借坚固而隐蔽的工事,采取正确的战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使美军原计划5天攻占的小岛,足足打了36天,并付出了惨重的伤亡。美军登陆部队伤亡人数占比高达30%,其中陆战3师伤亡60%,而陆战4师、5师更是高达75%,第5两栖军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硫磺岛的战斗环境犹如地狱,松软的火山灰,让士兵登陆海滩后就寸步难行,车辆陷入瘫痪,士兵形容“每一步都像在泥浆中挣扎”。由于全岛没有丛林或建筑遮蔽,美军暴露在日军交叉火力下,一名士兵写道:“这里没有前线,每个方向都是死亡。”日军挖掘的18公里坑道网遍布全岛,犹如地下死亡迷宫,美军即使占领地表,仍会遭遇来自地下的突袭,坑道内布满诡雷、狙击手和自杀冲锋的伤兵——他们要么身绑炸药钻入美军坦克底部同归于尽,要么假扮尸体,待美军接近时拉响手雷。
在这种情况下,火焰喷射器和炸药成为清理坑道的唯一手段,士兵需向每个洞口投掷手雷后再进入。争夺折钵山时,美军用推土机填平日军火力点,活埋数百守军。战役后期,美军甚至将海水灌入日军坑道,淹死藏匿的士兵。
持续36天的战斗后,许多士兵因目睹战友被炸成碎片或烧焦而精神失常。一名老兵回忆:“硫磺岛没有活人,只有尸体和即将成为尸体的人。”其中美军医护兵死亡率高达50%,因为通常佩戴红十字标志的医护兵会被优先狙杀。伤兵常因无法及时撤离,在火山灰中失血而亡。插旗照片的6名士兵中,3人在后续战斗中阵亡。
但美军的巨大代价很快就得到回报:占领硫磺岛后,工兵部队马上上岛抢修扩建机场,美军战斗机上岛后,作战半径就覆盖了日本本土,有效掩护了轰炸机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将轰炸效果提高了一倍以上,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溃。另外,硫磺岛机场还成为美军B-29轰炸机的应急备降机场,到战争结束,累计共有2.4万架次受伤或耗尽燃料的B-29在此紧急降落,挽救了这些飞机上的2.7万名空勤人员。
可以说,没有硫磺岛战役的胜利,美国根本无法对日本本土伤筋动骨,更无法彻底报珍珠港的仇。美国防长对二战日军的赞美,就是对2万多在此伤亡的美军士兵的最大侮辱。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美国现任政府为了遏制中国崛起,维护自身霸权,不惜跪舔昔日死敌,他日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美国必遭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