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肖纯

在美国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之际,外贸大市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4月14日,东莞率先发布《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全力化解外贸领域风险,降低贸易摩擦负面影响。
东莞是全国主要城市中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全球化时代,外贸城市无往不利;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外贸城市也会首当其冲。
实际上,这已不是东莞首次身处“风暴眼”。全球市场的风云变幻,让“世界工厂”东莞如一只“金丝雀”,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度和危机感。这一次,东莞能否再次成功突围?
外贸依赖
外贸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衡量东莞经济的“晴雨表”。
从1978年引进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开始,外资外贸一直是东莞经济的“基本盘”,外贸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五。一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正是其巅峰时代的见证。
作为全球闻名的“世界工厂”,东莞经济增速与进出口总额增速关联度极高。

以“进出口总额/GDP”计算,东莞外贸依存度一度超过400%。2024年,这个数字降至113%,相比前些年有明显下降,但仍是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万亿城市中仅次于深圳(122.4%)。
时至今日,在全球制造版图上,东莞依然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全国最大的纱线现货交易市场,生产全球五分之一的毛衣;全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产地,生产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智能手机、全球近四分之三的电脑主板;全国近85%的潮玩和全球四分之一的动漫衍生品都产自东莞……
过去几年,受外需疲软全球出口下滑、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调整等因素影响,东莞经济一度遭遇不小的压力。
2022年、2023年,东莞进出口总额分别下降3.8%、8.2%,导致东莞当年GDP增速分别仅为0.6%、2.6%,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时间,东莞“失速”声音四起。
不过去年,东莞GDP强势反弹,同比增长4.6%。虽依然未能跑赢全国平均增速,但对比自身前两年的表现,可谓一改颓势。
这背后,外贸还是护盘的“扛把子”:2024年,东莞进出口总额1.39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高于全国(5%)、接近全省(9.8%),其中出口总额8897.0亿元,增长5.2%。
进入2025年,全国及全省前两月外贸数据分别下降1.2%、0.8%,东莞再度大幅跑赢大盘。据黄埔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东莞进出口总额2283.8亿元,同比增长21.7%,堪称“超预期爆发”。
不过,随着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东莞的经济走势笼上了一层阴云。
据统计,东莞对美出口规模仅次于深圳、苏州、上海、宁波,高居内地城市第五。2023年,东莞对美出口1543.98亿元,占全市出口比重18.2%,是其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另据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2024年发布的分析报告,东莞外资企业中,涉及美国订单的约占44.83%,涉及行业包含电子、电器,纺织服装、鞋类、箱包,玩具、文具、礼品、运动用品等。

面对新一轮“关税大战”,东莞想不受冲击,几乎是不可能的。4月14日发布的《方案》,也就显得恰逢其时。
《方案》从开拓多元市场、夯实产业基础、提供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四大方面出台30条举措。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看来,对东莞而言,稳外贸就是稳增长,所以眼下东莞出台相应举措,非常有必要。
转型之路
贸易争端对城市的影响,短期内尚难以全面评估。不过连日来,多家东莞上市公司作出相关回应,包括立讯精密、奥海科技、宇瞳光学、维峰电子、长盈精密、生益科技、祥鑫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受影响较小。
立讯精密称,当前,公司与主要客户以FOB贸易模式(Free On Board,离岸价)进行交易,FOB模式关税由进口商承担;
奥海科技透露,公司美规产品收入占比约10%,美国区域收入占比仅为约3%,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的直接冲击有限;
长盈精密表示,2024年公司境外业务占营收比重约50%,直接出口美国产品占营收比重不到3%,其中大部分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
据当地媒体报道,整体来看,部分上市公司对美业务占比较低,整体影响有限;部分上市公司早已调整供应链,风险整体可控;也有部分对美业务占比较大的公司表示,正密切关注相关关税政策变化并积极应对。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这些较为“淡定”的企业,几乎都来自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这背后,除了企业近年的转型升级、自主创新,东莞的提前布局和引导同样关键。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重创东莞出口加工业,这座城市就充分意识到,经济“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正是在这一阶段,东莞的智能手机产业逐步凸显,并不断做大做强,华为、OPPO、VIVO等一批东莞制造和东莞品牌开始产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手机之都”。
另一方面,面对外贸依赖型经济的脆弱性,东莞下定决心调整经济结构,逐步降低外贸依存度。如指导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品牌推广,推动企业由国际市场向国际、国内市场并重转变。

过去十年间,东莞外贸依存度已从2015年156.1%下降到2024年113.0%。东莞市外贸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志昌此前也表示,得益于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统贸易商品(如衣物、食品)的比例下降,属于新能源、高新技术产品的新业态正在逐渐确立。
2024年,东莞出口自主品牌产品1275.9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出口自主品牌手机、电子元件、电脑、锂电池同比分别增长23.9%、47.5%、37.1%、125.2%。
与此同时,东莞近年来不断化解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正在形成“7大贸易伙伴贡献75%份额”的多元化格局。
东莞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欧美市场在东莞进出口总额中占比约30%~40%,但近年来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需求逐渐增长。今年1—2月,东莞对东盟进出口增长57.4%,占全市外贸比重提升至18.6%。
未雨绸缪
“过去几年,东莞几乎是同时面对贸易战与科技战。科技战方面,东莞依托产业优势、供应链优势、以及与深圳的联动,培育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过去的低端代工逐渐向价值链高端爬升,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陈宪指出,这属于供给侧的胜利。然而眼下,贸易战主要影响的是消费市场,属于需求侧,还需要东莞高度重视,积极发力。
在陈宪看来,想要破局,一是要立足自身产业特点施策,比如东莞出口的很多是消费品,而长三角城市出口的很多是工业中间产品,不同的产品需要有不同的对策。二是要进一步寻找增量,开拓更多市场,比如非洲、拉美、“一带一路”国家等。

东莞最新发布的外贸新政,对此已有部署。
比如,针对自身产业优势,《方案》特别提到,加强与头部手机企业对接,重点监测分析手机领域供应风险。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供应链风险应对,增强对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产需失衡、价格异动等风险的应对能力。
在市场开拓方面,东莞将通过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推动保税物流发展、促进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建设等多种方式,全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按照《方案》,到2027年,东莞力争“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超30%。
在周志昌看来,此次东莞外贸新政不仅涵盖了解决当前问题的详细举措,并从多个角度扶持行业与企业,堪称“政策全家桶”。这“不仅是对当前外贸挑战的积极应对,也是东莞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布局”。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与其说这是东莞的“救急”之举,不如说是这座外贸大市的“未雨绸缪”。
今年初,在广东省两会期间,东莞市委书记韦皓就坦言,“可以预见到,2025年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我们在外资外贸等方面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和波动。”
为此,东莞一是要通过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中间品出口等举措稳定欧美日韩等传统外贸市场,同时努力拓展中东、拉美、东南亚、中亚等新的国际市场;二是积极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加大力度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同时在通关、仓储、检测等方面尽可能为跨境电商提供便利条件,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把东莞商品推向海外。
过去数十年间,每当东莞遭遇外部环境冲击或调整时,都呈现出较强的自我修复力,化危为机带动城市换挡升级。这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东莞。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