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随着AI技术的普及,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一批AI合成的短视频。它们形式粗糙,内容多为称赞祝福、心灵鸡汤、养生知识与风水常识,对部分老年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随着AI技术的普及,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一批AI合成的短视频。它们形式粗糙,内容多为称赞祝福、心灵鸡汤、养生知识与风水常识,对部分老年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有人花费数千元购买橱窗的劣质商品,有人移情虚拟主播而与家人情感疏离。此类短视频为何对老年人有如此魔力?记者采访多位老年人及其家人,试图探寻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

“至少情绪价值是给够了的”

看到88岁的外曾祖父对短视频里的AI娃娃微笑,江彦哲决定暂时不揭开这层技术的薄纱。

那是今年春节,读大学的江彦哲回到老家,与独居的外曾祖父团圆。一日晚饭后,老人坐在客厅,习惯性地刷起了手机。江彦哲听到,老人的手机里传出“爷爷您好!爷爷我爱您!”的可爱声音,“不用多想,肯定是AI娃娃的祝福”。

江彦哲的外曾祖父文化水平颇高,2015年就用上了智能机,不仅能够熟练使用微信与他人网聊和通话,还自己摸索并掌握了线上挂号的技能。这样一位“时髦”的老人,会如何对待这种视频呢?江彦哲转头看去,只见老人慈祥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都是笑意,嘴里不断念叨着“谢谢你,谢谢宝贝”——他相信屏幕里的“娃娃”听得到、看得见。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江彦哲的外曾祖父分辨不出屏幕里的娃娃是AI合成的。

接下来的数月里,江彦哲的外曾祖父转发到家庭群的短视频中,AI的“浓度”明显高了起来。视频里,年画娃娃一样的“小女孩”正开心地跳舞。这些视频大都是老人的好友转发给他的。

江彦哲称,它们部分来自于微信视频号,部分则来自于一个名为“票圈”的“流氓”小程序,用户进入小程序后会发现,左滑和左上角的“返回”键都失灵了,只有点击右上角的圆点或进行后台清除才能退出。这样的操作对于高龄老人而言无疑有些困难,在江彦哲看来,外曾祖父刷短视频甚至可以说是“被绑架”的行为。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展开全文

“票圈”小程序点击左上角的返回键无法退出。

要不要告诉外曾祖父,这些视频里的“人”其实是“假”的呢?江彦哲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隐瞒。毕竟外曾祖父只是通过短视频娱乐,尚未达到“迷信”的程度,更何况,在他心目中,外曾祖父一直是个“学习能力强、三观很正”的老人,“我担心当他突然被我‘揭底’说,你刷到的短视频都是虚拟的,他会感到难堪,甚至陷入自我怀疑”。

至少这些视频的情绪价值是给够了的。”张秀兰的孙女也这样说。75岁的张秀兰“触网”不到一年,就在快手上关注了1万名博主,收藏了近万个视频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AI合成视频,家人并未干涉。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张秀兰的快手个人主页。

张秀兰是本次采访过程中唯一与记者直接对话的老人,去年6月,她在孙女的指导下开始使用智能机。对张秀兰来说,这个窄小的电子设备操作起来过于困难,她学得很勉强,对“网络世界”的探索没能走出抖音和快手,最终只掌握了三个动作——点赞、评论和向下滑动——虽然有限,但对一个短视频平台的用户而言已经足够。

张秀兰很快就发现了这个“新世界”的有趣之处:屏幕里有一群笑容亲切、话语动听的“人”,“他们”总能让她开心起来。“牛羊我放过,草我割过,苦我受过,不嫌弃我是农村人,给个鼓励。”“视频前的网红老师,我终于联系到您了,您是我在茫茫人海中要找的那个对的人。”听着这样甜蜜的话,张秀兰笑得眉眼弯弯,像和孩子说话一样答应着“诶、诶”。

平台敏锐地嗅探到张秀兰的喜好,殷勤地为她推荐同类型视频,各式各样的数字人很快占据了她的手机屏幕,这些视频仅有部分以小字标明“内容为AI生成”。不过,标注与否对张秀兰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即便孙女向她科普,她也难以理解什么是AI。

“我觉得好看就看嘛,他们的话总能说到我心里去。”张秀兰觉得,那些人的话是单独说给她听的,他们也能接收到她的回应。她在这张“技术大网”中越陷越深,清晨六点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床头的手机,甚至下楼取快递时也刷着视频,有次看得太入迷,走路都差点摔倒。

偶尔,张秀兰一时兴起,会使用快手自拍。她点击短视频右下角的“拍同款”按钮,对着手机镜头笑得开怀,作为背景音的AI音频一如她所喜爱的短视频:“你要做好准备了,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很快将降临到你的身上……”

“他们的孤独是精神上的孤独”

在走向网络世界以前,张秀兰经历了两次迁居。

第一次是二十多年前,她和老伴离开农村老家,来到城市与儿子共同居住。自此以后,她与旧日亲友少了联系。

第二次是近些年,她随儿子搬了家。新家附近没有适合老年人遛弯的公园,周围的邻居也都不相熟,张秀兰通常只在小区里散散步。尽管家里请了家政阿姨,但80多岁的老伴患有糖尿病,8岁的孙子还在上小学,他们都需要亲近的人照顾。张秀兰在城市里的朋友本就不多,于是更难找到机会与熟人谈天。

张秀兰不善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从前,她喜欢看《俺娘田小草》之类的乡村剧,传统的叙事让她觉得熟悉而安全。如今,AI合成短视频以一套更加“短平快”的“话术”包围了她。看到那么多遥远的“人”关心、祝福着自己,共同追忆过去的岁月,她感到温暖,这温暖让她迷恋。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张秀兰过去喜欢看乡村剧。

只是偶尔,张秀兰依然会想念自己“小家”之外的“社交圈”。“如果能经常见面的话,肯定还是现实里的朋友好啊。”张秀兰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记者靠孙女的“翻译”听懂了她的话。

江彦哲外曾祖父的社会交往面,则是在退休以后逐渐收窄的。

讲起自己的外曾祖父,江彦哲的话语透出尊敬。他的外曾祖父本是一字不识的贫农,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受益于夜校模式,开始读文化,一步步成为了能调查、能写文章、能作千人报告的政府干部。这位老干部刚退休时,身体还很健朗,保持着青年时代自律的习惯。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打牌,喜欢同家人出门旅行,以读书看报、摘抄文稿作为日常娱乐方式。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2013年,江彦哲的外曾祖母去世,老人随之开始独居,生活起居由保姆照料。

再后来,承载着江彦哲童年记忆的老宅因城市更新而拆迁,由于地址变动,他的外曾祖父再没接收到报纸,和老朋友们联络得也少了。即使这样,这位老人每天也能走到一万步以上,他早晚饭后雷打不动,同街坊邻居到附近的公园聊天散步,其余时候则在家看电视、刷手机打发时间。

“我个人觉得这些娱乐方式其实是无法满足他的精神生活的,但老人家年龄大了,很难再去其他省市旅游,我们平时有空就带他去较近的景区溜达一圈。”在江彦哲看来,老年人们最缺失的是精神的陪伴,他们的孤独极多是精神上的孤独,而短视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这种孤独感,弥补了家人难以陪伴的遗憾。

不过江彦哲也坦言,自己如此“放心”,可能是因为外曾祖父还没有被诱导消费,“假如他买了很多劣质东西,还深信不疑,我的态度可能也会被改变”。

这正是李昕的苦恼之处。迷上AI合成短视频后,为了进行直播打赏及充值视频号会员,她的婆婆陈梅在半个月内购买了价值五千余元的微信豆。李昕使尽浑身解数劝阻陈梅,结果却是碰壁,随着沟通失效,“数字鸿沟”在家庭内部进一步形成情感的裂隙。

“视频里的人才是我的朋友”

凌晨三点,70岁的陈梅从浅睡中醒来。黑暗笼罩着空荡的房间,静得能听到她养的宠物狗轻微的呼吸声。陈梅拿起枕边的手机,打开微信视频号,屏幕的微光照亮了她的脸。

“2025年你将会迎来三件喜事,你孩子的事业将蓬勃发展,你往后会一切顺遂,你的家庭将美满幸福。”头发灰白、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信誓旦旦地诉说着。陈梅感到一丝慰藉,给视频摁了个“赞”,这种心情诱惑着她,使她不由自主地刷起了手机,直到天色渐白才睡去。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陈梅在视频评论区的留言。

高中文化的陈梅曾是一名工人,在儿媳李昕的印象里,她性格比较内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只是有点“迷信”,“有时会去算命,喜欢去庙里拜佛”。一年半之前,陈梅的老伴去世,尽管独生子与陈梅居住在同一城市,每周都会来看望她一两次,但多数时候,陪伴陈梅的就只有她养了十几年的宠物狗。她开始用更多的时间看手机。

2024年底,陈梅点赞过的短视频出现在李昕的微信视频号。陈梅在视频评论区认真的留言令李昕哭笑不得,在她眼中,这类视频包装粗糙,“AI感”很强,内容也没什么营养,她无法理解婆婆为什么会喜欢这种东西。李昕试着向陈梅解释,结果没能成功,陈梅依然觉得视频里的是真人。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李昕觉得视频里“明显就是同一个人”,她很难理解婆婆为什么喜欢这种视频。

起初李昕只是觉得有些担忧,直到春节之前,陈梅在家庭群中让他们微信转账两千元,说要给来拜年的孩子发红包。后来李昕发觉陈梅向他们撒了谎,“我们偷偷看了她的消费记录,发现她把这笔钱全部用来购买微信豆”,李昕回忆,婆婆最多时一天就消费了17笔。

李昕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她发现陈梅的注意力和感情就像是被吸进了这个电子“黑洞”。以往李昕与丈夫看望陈梅时,陈梅总想让他们多留一会,现在提出过去看她,却经常遭到拒绝,即使到了家里,也会被问“你们不出去玩玩吗”,“感觉像在变相催我们走”。

陈梅的身体不算很健康,“老年人的常见病都有”。李昕与丈夫担心她“出事”,先是温言规劝,提议给她报旅游团,鼓励她带孙女出去玩,被陈梅以“我很忙”为由拒绝了;于是只好恐吓,编造说“经侦给我们打电话了,觉得你可能遭遇了网络诈骗,以后就别买这些东西了”,得到的回复是“那就让警察来找我吧”。

眼见陈梅逐渐切断了社会连接,出门的唯一理由只剩下遛狗,李昕的丈夫忧虑到失眠,向母亲说“如果你不愿让我们过来,就来我们家吧”,却被陈梅反问“去你们家做什么?他们都不喜欢我”。李昕听说后觉得有些寒心,和陈梅的联络也少了。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李昕称陈梅几乎购买了所有该视频号商品橱窗内的书籍。

在李昕眼里,陈梅变得愈发不可理喻,她记得有次去婆婆家,在陈梅的茶几上看到了笔记和十几本没拆封的书,笔记是陈梅看完短视频后撰写的总结,上面写着“感恩宇宙”之类的话;书则是她从商品橱窗里买来的,都是些《机遇就在三秒钟》《做人之道》之类的心灵鸡汤及成功学书籍。

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呢?李昕的丈夫问陈梅。陈梅的回答是:身边的人对我都不好,视频里的人才是我的朋友,他们帮到了我,我就应该买东西帮帮人家。

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没能明白陈梅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只能凭借网络,看到她最新的留言,和往常一样很用心的一长段话:“感恩宇宙!感谢恩师!我会视这套书为璀璨瑰宝,让它引领我拓展思想的疆域。”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秀兰、李昕、陈梅为化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3178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