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中日友好医院肖姓医生事件持续发酵,舆论焦点逐渐从个人道德的争议转向对医疗体制的深层追问。这场风波犹如棱镜,照出规培制度、管理流程与责任界定等环节的模糊地带,也警示我们:个案处理须有“制度之问”,但绝不能让整体制度为个人道德与医疗伦理失范背锅。
目前 “4+4”轮转制度仅在国内少数顶尖医学院校开展,且时间不长,必然存在着实施中的问题与困境,对这项制度的评价、探索与提升要在制度层面而不是个案层面加以进行。在肖姓大夫的事件中,相关人作为“4+4”博士,其通过关系规避规培轮转计划,是否有权力寻租,是否暴露了科室轮转中的监管真空?是否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这些问题值得医院及上级监管部门以更详实的数据和说明加以回应。
另外,事件处理的时间轴也值得进一步追问。从举报到调查结果公布,数月时间内,医院是否存在流程迟滞?中间环节是否履行了核查职责?若调查显示程序合规,则需要公开透明以正视听;若暴露管理漏洞,则更应刀刃向内整改。从“手术中途离岗事件”流出的群聊天记录来看,牵扯的不止一人,义愤的也不止一人。在详细调查后,对有问题的要提出问题,对没有问题的也是还人清白。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接受更高标准的监督。中日友好医院对肖某作出给予开出党籍处分并解除聘用关系的处理,并在声明中强调始终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并高度重视党风党纪、医德医风。但举报谁就精准拿下谁的处理只是第一步,还有更多问题需要医院以数据和详细的梳理来回应,避免让制度沦为舆情挡箭牌。(作者:章清)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