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中国还欠俄罗斯一份感谢?在关键时间点,俄方道出日本投降的缘由

中方高层抵达莫斯科进行访问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媒体抛出了一个观点:日本在1945年的投降,并非主要由于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而是由于苏联在远东的军事攻势。

中国还欠俄罗斯一份感谢?在关键时间点,俄方道出日本投降的缘由

中方高层抵达莫斯科进行访问

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媒体抛出了一个观点:日本在1945年的投降,并非主要由于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而是由于苏联在远东的军事攻势。

根据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安东·瓦伊诺的说法,苏联对日作战的突然展开,对关东军形成了巨大威慑,使得日本不得不重新考虑继续战争的成本与可能性。因此,苏联的出兵,成为终结战争的重要“催化剂”。

安东·瓦伊诺在《纪念二战伟大胜利80周年》一书中甚至提到,当时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承认,日本人受到了原子弹爆炸的巨大冲击,但苏联的参战使得他们已无力再战。

瓦伊诺还批评美国,当初歪曲事实,以迅速结束战争为借口进行核攻击,这是“野蛮的行为”,因为美日之间的力量平衡,已经表明美国占据优势,对广岛和长崎的打击,“本质上是一次针对城市地区的全面核武器实地试验”。历史学家也认为,这些行动证实了“美国日益增长的霸权野心”。

中国还欠俄罗斯一份感谢?在关键时间点,俄方道出日本投降的缘由

展开全文

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安东·瓦伊诺

不得不说,俄方这些言论再次把二战期间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推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进行了长达14年的英勇抗战。

当时,日军在中国东北得势,逼近苏联远东4000多公里的边境,对苏联构成实质性威胁。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全境发起侵略,并将野心放大到吞并东亚。自此,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吹响了二战的前奏。

从此至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是最早且持续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之一。通过物资、资金及军事顾问的援助,苏联帮助中国坚持了下去。这种国际间的合作,也帮助中国有效阻止了日本的进一步扩张。

虽然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工业基础薄弱,但凭借顽强的精神和国际支持,中国军队在东方成功牵制了大量日军,苏联才能够将部队集中在西线打击德国。

比如,莫斯科保卫战和长沙保卫战,之间的联系可谓密切。中俄这种战略上的配合,在强敌环伺的局势下至关重要。事实上,中国战场在二战期间,牵制了三分之二的日军,这对全球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意义重大。

1945年,德国战败后,世界目光转向尚未结束的太平洋战场。苏联迅速加入对日本的战争,向中国东北出兵,加速了日本的崩溃。苏联的出兵无疑直接影响了日本的投降,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还欠俄罗斯一份感谢?在关键时间点,俄方道出日本投降的缘由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胜利日阅兵彩排

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理解,中俄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虽然两国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差异,但正是这种历史上的相互支撑,让双方在面对共同敌人时站在了一起。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维护和平、尊重历史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国宪章提出的主权平等、多边合作以及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为战后稳定奠定了基础。

然而,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依然威胁着全球的和平与发展。面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必须携手合作,不能再回到以权力为中心的对抗模式。

中国还欠俄罗斯一份感谢?在关键时间点,俄方道出日本投降的缘由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胜利日阅兵彩排

正因如此,中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在2024年,两国贸易额再创纪录,高达2400多亿美元。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成就,也是两国政治互信的体现。在人文、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让两国人民走得更近。

中俄关系不仅利好两国,也有力推动了整个欧亚地区的稳定,尤其是中亚地区的繁荣。作为全球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之一,中俄合作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了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建设。

如今,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无论是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还是其他跨国议题,中俄互相支持,共同应对。中俄关系不仅对两国有利,也对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只有尊重和平,践行平等原则,世界才能真正走向持久的繁荣与稳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值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中俄关系再次彰显了大国合作的力量与潜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3255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