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5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文章《对违规吃喝露头就打》。
文中提到,从农业农村部原部长唐仁健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洪违规组织公款宴请,再到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近期通报的一系列案例表明,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吃心不改”“酒瘾难戒”。
唐仁健于2024年5月在农业农村部部长任上落马,今年4月被提起公诉。
公开通报指出,2013年至2024年,唐仁健多次接受私营企业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排的宴请,饮用高档酒水,相关费用由对方支付;多次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的旅游活动,相关费用由私营企业主支付;直接或者通过家人违规收受私营企业主、管理和服务对象所送现金、黄金纪念章等。

郑洪于2023年3月落马,当时他已退休五年。今年3月,郑洪一审获刑15年。
公开通知指出,2013年至2023年,郑洪本人或安排亲友多次在私营酒店免费吃喝,多次违规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的宴请,经常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的打高尔夫球活动,相关费用由私营企业主支付;多次违规组织公款宴请,安排酒店制作菜品送到其家中,相关费用均用公款支付。

5月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信阳市罗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献林组织有10名政法干部参与的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其中1人饮酒后于当日下午死亡。
《中国纪检监察报》文章指出,案例表明,违规吃喝往往是违纪违法行为的“导火索”,是腐败问题的“催化剂”。
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才能切断背后利益链条。违规吃喝吃的不仅是“饭”,更是“局”,频繁的、不正常的吃喝交往,往往是勾连攀附的手段、由风及腐的起点,背后往往隐藏着请托办事、利益交换等腐败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要求“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一段时间以来,河南部署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明确坚决刹住吃喝歪风、防止反弹回潮;云南部署集中纠治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饮酒,强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从中央到地方,持续释放出对违规吃喝零容忍、一严到底纠治的强烈信号,警示党员干部清醒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政治危害,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底线。
坚决纠治违规吃喝歪风,既要在查处问题上从严,释放震慑效应,也要在铲除土壤条件、堵塞漏洞上发力,做到“不敢、不能、不想”一体推进。深入剖析查处的典型案件,全面查找违规吃喝背后的制度机制漏洞、监管责任缺失等原因,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发展特点、基层治理等实际做好“后半篇文章”,督促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扎紧制度“篱笆”。
同时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政治危害,自觉同“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思想作斗争,不断增强抵制吃喝歪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责任编辑:于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