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这次的行程,早已在岛内外激起千层浪。过去的类似活动最多只是带回一些与美国议员的合照和购买美国产品的光辉业绩。这一次,赖清德甚至打算利用所谓的“主权基金”去投资美国,包括购买美债和基础设施项目。更甚者,他可能会在达拉斯宣布大规模采购波音客机,毫无疑问,这又是把台湾民众的血汗钱当作“过路费”以获得美国的青睐。然而,赖清德能否如愿以偿,这点却充满了变数。
美国方面对此的态度依旧模糊。在此之前,赖清德的上一次“过境”之旅并没有在美国本土落地,而是被迫停留在关岛和夏威夷,岛内舆论也对此冷嘲热讽,将他称为“外交之孙”。此番再度“过境”,“是否能踏上纽约的土地”不仅取决于他的同行计划,更需要看美国的脸色。在当前中美关系微妙时刻,白宫显然不愿意冒险激化已有的紧张局势。
赖清德选择在这个时机执意访美,其根本原因在于岛内对他支持度的持续下滑。如今,他提出的“团结十讲”并未引发应有的关注,反而被批评为自娱自乐。而在刚刚经历的台风灾害中,他的应对措施也遭到了公众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赖清德唯有通过“外交秀”来试图转移注意力,扭转颓势。
但大陆方面的态度极为坚决。国台办已明确表示,无论赖清德以何种方式“窜访”,都将被视作挑衅行为。众所周知,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此时赖清德却逆流而行,注定难以走远。与此同时,大陆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显示出对其挑衅行径的强烈不满。根据台军事部门的统计,从16日至17日,解放军在台海周围共出动58架次军机、9艘军舰及1艘公务船,显示出对赖清德“过境”的警惕与严峻态度。这不是简单的军事演练,而是明确地传递了一个信号:大陆绝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台独”言行。
在此情形下,连与台湾保持友好的日本也开始释放警告信号。《金融时报》报道称,日本政府已悄然通知驻台日企,在若发生台海冲突的情况下,自行寻找撤离方案,而不指望政府救援。这种态度揭示了日本对台海局势的深刻担忧,显示出其对“日台友好”言辞的保守与实际行动的落差。
可以说,赖清德这次出访的行程,既是为了解决自己在岛内日益加剧的政治危机,也是对外宣示的一场“闹剧”。无论是在美国的“过境秀”,还是在与所谓“友邦”的交流中,赖清德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美方的态度审慎而暧昧,岛内的反对声不断,且大陆的强力反制已经形成实质性威慑。
最终,如果赖清德执意挑战已有的国际共识,试图在台湾问题上玩火,那么他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可悲可笑的印记。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他或许会发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真理,是无法通过某个政客的“过境秀”来改变的。未来的台海局势如何发展,尚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台独”行动都将受到强烈反制,而赖清德的命运也将与台湾的未来紧密相连,注定不会有太多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