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在声明中使用了”正告菲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这样强硬的表述。熟悉中国外交辞令的观察家们立即注意到,这比以往常用的”敦促””呼吁”等措辞严厉得多。在外交语境中,”正告”一词的分量相当于最后通牒式的警告,预示着中方的战略耐心正在接近临界点。当菲律宾35号护卫艇闯入黄岩岛领海时,解放军的反应既迅速又专业,”跟踪监视、警告驱离”的每一个环节都被明确评价为”专业规范、正当合法”,而菲方的行为则被毫不客气地定性为”罔顾事实、混淆视听”。这种非对称的定性方式,清晰划出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红线。
菲律宾35号护卫艇资料图
就在菲律宾舰艇挑衅的同时,美菲两国在马尼拉启动了2025年度”肩并肩”联合军演。这场号称历年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吸引了1.6万兵力参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6个国家也派员加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菲首次举行的大规模联合演习。暨南大学副教授林恺铖的分析一针见血:美国试图通过展示军事实力来扭转其在南海日益式微的影响力,而菲律宾则在玩一场危险的”求关注”游戏,希望通过制造事端来换取更多军事援助。
更值得玩味的是时间点的选择。菲律宾军舰强闯黄岩岛与美菲军演开始之间,间隔不到24小时。这种”军事挑衅+联合演习”的组合拳,赤裸裸地暴露了菲律宾”碰瓷式”外交的算计。美国方面也不遑多让,正在加速向菲律宾部署中程导弹系统。从五角大楼2025财年预算可以看出,对菲律宾的军事援助同比激增40%,其中四分之三都流向了所谓的”印太威慑倡议”。
五角大楼资料图
比军事合作更具隐蔽性和持久性的是美菲正在构建的”价值观同盟”。林恺铖教授警告说,即便未来美国进行战略收缩,这种意识形态纽带仍可能使菲律宾成为”插在南海的钉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992年美军撤出苏比克湾后,菲律宾国内的亲美势力依然长期影响着该国的政策走向。马科斯政府之所以如此热衷冒险,背后有着难以启齿的现实考量。根据菲律宾军方《2024-2029现代化计划》,其海军主力舰艇中有68%的舰龄超过30年,去年美国承诺提供的12艘巡逻艇只交付了3艘。这种窘迫的装备状况,迫使菲律宾不得不采取”以小搏大”的冒险策略。
短短三天内,中方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5月5日南部战区的声明展示了行动层面的决心,黄岩岛驱离行动证明解放军已经建立起”监测-识别-处置”的闭环应对体系。5月6日外交部的表态则从战略层面破译了菲律宾”挑衅-要价”的行为模式。5月7日《解放军报》的刊文更是释放了明确信号,南海舰队某支队在曾母暗沙海域的实弹演习,以及火箭军试射的东风-26B导弹,都在无声地宣示着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决心和能力。
东风-26B导弹资料图
当前的南海局势正在滑向危险的边缘。菲律宾可能会误判中方底线,在仁爱礁、仙宾礁等其他争议海域复制”黄岩岛模式”。而美国则可能利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中的模糊条款,将局部摩擦升级为同盟危机。但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中方手中还握有更多反制筹码。2024年新版《海警法》实施细则新增的”海上临时管制区”条款,为采取非军事手段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经济层面,中国连续六年稳居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去年中国从菲律宾进口的农产品价值高达126亿美元,这种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成为重要的战略杠杆。
南海这片蔚蓝水域上的博弈正在进入新阶段。当菲律宾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绑上美国战车时,或许应该重温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的教训。当年的所谓”国际支持”并没能改变仁爱礁上那艘搁浅军舰日渐锈蚀的命运。如今,面对更强大的中国海警和更完备的岛礁防御体系,任何冒险行为都将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中国释放的三条消息已经说得很明白:在南海问题上,中方既有战略定力,也有反制准备,更有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