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科创板上市公司华恒生物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实现“A+H”两地上市,华泰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公开资料显示,华恒生物专注于依托生物制造技术,开展生物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2024年收入为衡量标准,公司L-丙氨酸及L-缬氨酸的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在光鲜外表之下,公司正面临着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毛利率大幅下滑、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风险。
主要产品价格全面下跌 净利润连年走低毛利率已腰斩
从财务数据看,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华恒生物的营收规模从14.19亿元一路攀升至21.78亿元,保持了可观的增长态势。然而,同期利润表现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轨迹。公司利润从2022年的3.1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47亿元后,在2024年骤降至1.85亿元,同比降幅达58.67%。
盈利能力的下滑趋势在2025年并未得到遏制,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94亿元,同比增长42.53%,同期净利润在前期基数较低的背景下仍同比下降5.1%至1.59亿元。
从毛利率来看,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8.7%、40.4%、24.8%及23.5%,毛利率较2023年的高点已下跌近一半。
横向对比来看,凯赛生物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34.75%;嘉必优毛利率为46.89%;锦波生物毛利率为90.8%;川宁生物毛利率为32.8%;华熙生物毛利率为70.68%。华恒生物毛利率在可比企业中排名垫底。
华恒生物盈利能力下滑的背后,是其主要产品市场价格的全面下跌,几乎覆盖了公司所有产品线。其中,氨基酸产品作为华恒生物的传统优势产品,其均价已从2022年的1.89万元/吨下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1.5万元/吨,跌幅超过20%。
以公司核心产品L-丙氨酸为例,2025年初市场价格还在35000元/吨左右,到6月底已跌至20000元/吨,半年内下滑幅度约42.86%,另一主力产品缬氨酸的市场价格同样持续下行,2025年第三季度均价为13.47元/公斤,同比下跌1%,环比下降1%,疲软态势明显。
市场供需格局显著转变 产能过剩或仍将加剧
产品价格全面下降的背后,是市场供需格局的显著转变。华恒生物所处的多个细分市场已从高速增长期进入低速增长甚至停滞期。以缬氨酸为例,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2%,但预计2024-2030年将大幅回落至8.6%,2030-2035年进一步降至3.4%。肌醇市场则更为悲观,预计2024-2030年增速几乎停滞。
这一供需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行业前期高利润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产能快速扩张;二是下游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增长有所放缓。两者叠加导致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价格竞争不可避免的加剧。
成立至今,华恒生物先后在长丰、秦皇岛、巴彦淖尔、赤峰布局四大生产基地,2024年总产能达10.92万吨/年。工业项目的建设周期通常需要2-3年,华恒生物当前投产的产能多基于几年前对市场的乐观预测规划,面对如今需求增速放缓、价格持续下跌的市场环境,新增产能如想充分消化只能采取降价策略实现以价换量,但这也导致了公司毛利率显著受挫,盈利能力持续走低。
令人担忧的是,行业内其他企业目前仍在进行类似的产能扩张。同样以缬氨酸为例,2025年中国L-缬氨酸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伊品生物和金海生物。其中,伊品生物技改项目完成后,年产L-缬氨酸4.6万吨;金海生物新增5万吨/年产能,预计2025年底投产。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缬氨酸产能爆发,部分主流企业扩产加上有企业新增产线,行业供应过剩持续加剧,至年底产能增至约30.2万吨。预计至2025年底,缬氨酸产能将增至40.8万吨,产能过剩现象或将日益加剧。
华恒生物在招股书中坦言,供给市场参与者快速入场,加上产能迅速扩张,市场供需失衡日益加剧,后续公司仍可能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摆脱主业在红海中的激烈竞争,华恒生物近年来加快了开拓美妆日化客户的步伐,试图从工业原料供应商向高附加值的美妆原料供应商转型。然而,这一转型之路同样充满挑战。在美妆原料领域,专利壁垒、品牌效应和渠道控制力往往比生产成本更重要,而这些正是华恒生物的短板。
穿越资本市场七年,华恒生物从新三板到科创板,再到如今的港交所,融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滑等多重挑战,华恒生物此次能否凭借资本市场实现业务扩张及产业升级进而重回增长道路仍待时间验证。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